嬰幼兒聽力篩查主要采用幾種電生理測試方法,這些方法無需孩子配合,能夠反映其聽力狀況。常用的測試方法包括鼓室圖/聲鐙骨肌反射(Tympanometry and acoustic stapedial reflex), 耳聲發(fā)射測試(Otoacoustic emission,OAE), 自動聽性腦干反應(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,AABR)等。
1、耳聲發(fā)射測試是一種簡單且非侵入性的檢查方法,無需寶寶特別配合,只需要保持安靜即可。如果測試結果顯示存在問題,醫(yī)生可能會建議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聽力評估,以確定具體的聽力狀況。家長無需過分緊張,及時跟進復查和專業(yè)建議即可。如果耳聲發(fā)射測試未能通過,不要立即認為寶寶有聽力問題。
2、嬰兒聽力測試的方法多樣,包括電測聽、耳蝸電圖、腦干及皮層誘發(fā)反射等。對于3個月內(nèi)的嬰兒,常用突然發(fā)出的響聲來判斷其反應。如嬰兒出現(xiàn)反射性眨眼、啼哭或突然驚動,這表明聽力正常。新生兒聽力篩查采用耳聲發(fā)射、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和聲阻抗等電生理學技術。
3、觀察法:通過觀察嬰兒對聲音的反應來初步判斷其聽力狀況。例如,在嬰兒耳邊輕輕搖動鈴鐺或發(fā)出其他聲音,觀察嬰兒是否有轉(zhuǎn)頭、眨眼、停止哭泣等反應。耳聲發(fā)射測試:這是一種快速、無創(chuàng)的聽力篩查方法。將探頭放入嬰兒的外耳道,通過檢測耳蝸內(nèi)細胞的活動產(chǎn)生的聲波來判斷聽力狀況。
4、行為測聽法:這是一種常用的嬰兒聽力測試方法,通過觀察嬰兒對聲音的反應來判斷其聽力狀況。測試人員會在嬰兒周圍播放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,同時觀察嬰兒的行為反應,如轉(zhuǎn)頭、眨眼、停止活動等。這種方法適用于較小的嬰兒,因為他們可能無法配合更復雜的測試。
聽力篩查一般只需進行一次,但如果寶寶未能通過篩查,那么將需要進行額外的測試。通常情況下,如果第一次篩查未通過,會在15天后進行第二次測試。如果第二次測試仍未通過,將在30天后進行第三次測試。如果第三次測試仍未通過,將進入聽力診斷階段。聽力診斷是一個更全面的過程,旨在確定寶寶的具體聽力狀況。
新生兒出生后,醫(yī)院會進行首次聽力測試,這項測試的結果通常分為“通過”和“不通過”兩個標準。醫(yī)生會在測試報告中明確標注結果。如果初次測試沒有通過,家長不必立即感到悲痛或絕望,可以進一步檢查孩子耳道的情況,因為胎糞堵塞耳道也有可能導致測試結果不理想。
通常醫(yī)生會給一個結論叫通過或沒通過,從檢查結果來看,通過就說明聽力正常的可能性非常大,沒有通過說明聽力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較不通過的要大超過10倍。
本文暫時沒有評論,來添加一個吧(●'?'●)